此次江蘇省“兩會”,許昆林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示范應用,這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堅定了信心。
辛穎梅委員表示, 聽了許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尤其是把穩中求進作為明年工作總基調,甚為感觸。對于軟件企業而言,不僅要穩中求進,也要穩中求變,穩中求新。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我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良好契機,錨定綠色高質量發展,用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深度參與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積極構建我省制造業和產品的碳足跡數據庫,充分釋放江蘇綠色制造優勢,助力江蘇制造低碳“走出去”。
為提升江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圍繞“雙碳”背景下的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辛穎梅委員在“兩會”上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及時、科學、準確的碳排放數據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石。江蘇省有能力也有必要,開展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設,形成統一規范的刻度尺和度量衡,準確掌握全省碳排放變化趨勢,才能有效指導各項碳減排工作的有序推進。在不過多增加排放主體負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江蘇省低碳能力建設的良好基礎,各方形成最大合力,各級協調聯動,做到碳排放統計核算科學有效、簡明適用。
二、優化碳計量技術,加速推進企業低碳轉型
數字化碳計量是各單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企業實現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加快制定碳排放計量地方標準,鼓勵企業建立數字化碳管理體系,推動重點領域先行應用試點,逐步加強低碳管理參與感、認同感、價值感。建設全省數字化碳計量一張網,推動數字化碳計量制度標準、工作流程與信息化建設有效融合。
三、建設江蘇省重點行業碳足跡數據庫
當前,出口企業(特別是供應鏈企業)在新一輪的綠色貿易壁壘前,呈現相對被動的局面。究其根本,是因為各產業生產的產品,其碳足跡相關基礎數據、核算因子等積累缺失,以至于各類產品碳足跡計算及追溯高度依賴于國際碳數據庫及認證體系。加快建設我國自有的、與國際接軌的產品碳足跡追溯標準、數據體系迫在眉睫。因此,建議江蘇省建設江蘇重點行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數據庫。通過逐步構建“江蘇碳足跡標準”,助力江蘇制造“走出去”,充分釋放江蘇低碳化制造的優勢。
四、完善綠色金融發展基礎設施
針對綠色金融推進進程中,企業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認知不足,金融機構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強,政府缺乏對企業碳排放管理的有利抓手等問題,應盡快完善綠色金融發展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對全省碳排放數據的核查工作、建立碳排放監測管理平臺,建立綠色金融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用數字化技術加強綠色金融監管考核,加強綠色金融激勵引導。